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吴言生:“六如茶痴”林治君新作《茶道养生》序

    茶道荟萃了儒、释、道三教的思想精华,所以最合于修身养性。 在“佛教与茶道”一章中,作者从“茶禅一味——学法悟道的根本”、“住生心——幸福快乐的源泉”、“活在当下——人生智慧的心灯”、“一期一会——...“人间草木知多少”,其谜底乃是“茶几”。是啊,人间草木到底有多少?能够欣赏人间草木的人又有多少?苏轼在《记承天寺夜游》中对好友张怀民说:“何夜月,何处竹柏,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。”停下匆遽的脚步,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652985.html
  • 浅谈金刚经

    所住是不著有;而生其心是不著空,空有两边都不执著,即住生心住,就是不住于相。菩萨在修布施时要不住于相:“菩萨应所住而行布施,所谓不住色布施,不住身香味触法布施。”如若不然,又会如何呢?“若...菩萨摩诃摩诃母。能生诸佛,摄持菩萨。”可见,金刚般若是大乘中最上乘的,除般若外,便佛法。要知道所有的大小乘、一切教义皆从般若出。般若,意为智慧,但不同于一般所说智慧,只有佛能证、只有佛能说。外道最高...

    觉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5763622.html
  • 河北佛教慈善功德会理念

    修善,只有福德和世间善法的智慧,却不明白了脱生死、住生心的重要性,那么智慧就无法开显,便无法从根本上解救众生的苦,如此所行的菩萨道便不够圆满。因此,真正行菩萨道,欲令众生离苦得乐,必需勤修六波罗蜜,...以无我出世的精神做入世济众的事业,就是我们的理想。   社会上有很多慈善团体,他们本着人急己急、人溺己溺的慈悲胸怀,前往各地赈灾,或照顾孤苦依的老人与孩童等,这样的慈悲力量带动了人心真善美的一面,使...

    崇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966032.html
  • 烦恼身中藏如来

    说缘起空性,又为某些人说众生悉有佛性,常住不变,但是因缘法有不变的,唯有自性空的真理是常住不变的。有了无我的智慧,便见佛性,见了佛性的真常自我,是向凡夫表达的假名我,并不是在成佛之后,尚有一个烦恼执著的自我;那也就是《金刚经》所说的‘住生心’的一切智心,绝对不是神教的梵我神我。”(《自家宝藏——如来藏经语体译释》,台北:法鼓文化,页5...

    黄国清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568737.html
  • 杨 洪:佛教对社会的责任

    ,也就成为必然的过程。   为实践佛子的责任,依佛所教,无非是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”。依大乘经言,就是六度万行为纲领,三轮体空为方便,从布施、忍辱到住生心,学习悲智双运的心行,在...念。佛弟子们一切度众利他的心行,都根植在这个石破天惊的证悟上,因为深切了知,众生与佛都具同等的生命本质﹕“含摄、映照、清净、无碍……”,是在与众生这同体别的证悟里,佛陀发大誓愿,为令众生入佛知见,...

    杨 洪 (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2573260.html
  •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

    超出万法绝对自由的境界。   二、“水月相忘”   “水月相忘”指能所俱泯的直觉境。它的基础是住生心的“无我之境”。   1.无我之境   禅宗的无心之境,是直觉顿悟、超越分别思量的状态。日本...对“物”真如作直觉的“观照”,以体证遍布宇宙的真实本体“如如”,这就形成了禅悟体验的直觉境。它的关键是保持主体心灵的空灵自由,即住生心、澄明感应。   《金刚经》:“应所住而生其心。”住生心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1673660.html
  • 学佛十字路口—择法觉支

    意识的妄动所加上去的标签,是心的妄动的产物,如此时间一长,就会体悟无我,或者有天就悟了。悟后我们就会平平常常的生活,不会动不动都以自我为中心,如此无我的动(生活)也是住生心的表现。  学佛是要认清...都是多余的「赘肉」,应该要放下,才能迷途知返,住地正常大用。迷途知返需要的是择法觉支,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才能正确选择。  我们修觉,先是念觉支,以身念住下手,敏感性会越来越强,乃至到后来一点小事都会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280074209.html
  • 随笔禅话——时来运转

    “持名念佛”为主,有时灵活地,辅以“十六观想”之一。他遵循《金刚经》云:“住生心”、“生清净心”、“以无我“无人”、“众生”、“寿者”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(所谓修成正果—成佛)...不是个中人,头脑清醒,不为色迷,才能彻底道破虚幻世相,所谓“色不迷人,人自迷!”且看弘传法师教导说:世上男女多情忌,两情相悦,昏昏沉沉,一旦情趣一了,无聊即生,由爱生厌,由厌生恨,爱恨之间,如弹纸之...

    秦孟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93182534.html
  • 刘立夫:佛家的处世论

    执着,使六根在六尘境界中,六识被污染,人失去原本清净的自心,佛家要求世间人要“住生心”,不要执着外物,消除心灵上的负担,拥有一颗清净的独立之心。   三、忍辱嗔   佛家要求人们不要为世俗的...,即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与妙圆菩提智慧。因此,佛家所追求的超越境界是与现实的世俗生活同融的。超越与现实的关系是:离真则俗,离开了真谛、真际,世俗生活只是一片苦海,不具有任何积极的道德价值;离俗亦真,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1483402.html
  • 黄念祖老居士谈“外道妖通”

    悲智双运 ” ,这才是我们的根本!这个   “ 神通 ” 实际上就是 “ 道通 ” 。  我们这个 “ 住生心 ” 就是道通。心中所住,而此心明明朗朗;一念不生,无量恒的沙妙用。这称为 “ ...

    黄念祖老居士

    |神通|外道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8092190237.html